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,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?
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,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“太空合声”,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,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。
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“太空合声”
在人类迈向太空的进程中,高能粒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威胁着人造航天器,2003年10月,在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空间天气灾害事件中,地球空间高能粒子辐射通量急剧增长,造成了国际上多颗重要的科学研究卫星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甚至报废,我国1990年发射的风云一号B卫星也是受到高能粒子影响提前报废。

随着高能粒子对航天器所造成的威胁日益凸显, 在全球所有航天大国的空间天气预测系统中,合声波都是重要内容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曹晋滨:我们通过研究合声波是怎么产生的,怎么加速高能电子的,我们就可以对高能电子辐射带的演化进行提前预报,就可以减免对卫星的损害。

除了危害之外,合声波还给地球带来诸多影响,其中,地球两极壮观美丽的脉动极光,就与合声波有着直接的关系。

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曹晋滨:因为合声波通过跟电子共振可以加速,但满足一定的条件以后,它也可以散射电子。散射电子沿地球磁力线往两极走,撞击到极区高层大气的分子就会产生极光。
目前,北航科研团队的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《自然》发表,国际同行专家评价,这项研究增强了我们对合声波的理解,这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对空间天气的预报能力。